导航栏

×
首页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企业管理论文范文(论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27 09:33:10    


摘 要


企业内部对人才的发现、培养和造就,是当今推崇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问题。在管理上,企业管理与学校教育模式存在着许多相通之处。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应提高认识,树立形象,完善自我,掌握管理的知识和技巧,不断创新,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Abstract

Current pattern of economic sectors, and processing rely on human-scale produc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distant, to replace the high-tech industries and emerging industries; Obviously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sectors, and changed the way people work and live; However, for many Internet business management is also much challenge because staff integration of many such as: age structure, educational structure, cultural background, structure,


关键词 现代企业管理;人才配置;激励;培养;薪酬管理


Key words social security system reform, social justice, vulnerable groups, endowment insurance, medical insurance


1 引言
   在中国加入WTO后的今天,遵循贸易国际化的游戏规则、积极参与竞争、适者生存的经营理念已深入人心。而先进科技与人力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既是未来市场经济竞争的焦点,又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这便给我们的现代企业管理,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企业的顺利发展主要依靠的是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科技人才的创新。但是,当前,许多企业在广纳贤才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这既有政策因素、行业因素,也有经济因素、人为因素,企业应该更加重视对内部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也就是说,企业应该特别关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2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的由国家统一调配的人和管理体制正在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管理体制转变。人才可以自由流动,企业和个人有了双向选择的机会。企业从被动地接受国家配置人才转变为真正自由用人单位。个人从被动地服从国家分配转变为可根据自由意愿自由择业的劳动者。在相对于从前宽松得多的人才流动制度下,企业如何合理配置与使用人才,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所谓配置,最简单地说,就是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其对于企业的发展却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从性格、气质、兴趣到专业都有着巨大的差别,有些人也许适于从事办公室工作,有人也许适于从事推销工作,而有的人在管理岗位上能够发挥其专长;如果各尽所长,对于企业的发展显见是有利的,反之,既无法完成组织的既定目标,又会使得员工心中不满,从而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实质上就是资源的浪费。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求有合理的配置。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首先要预测有多少工作岗位,哪些工作岗位需要填补,该岗位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企业吸收新成员,一般可分三种目的。

  第一,正常补充,这是针对企业原有职工离职、退休、死亡等情况所作出的补充,其岗位责任明确,对于新职员的要求可比照对原有职工的要求,并不存在太多问题;

  第二,替补缺勤,这一情况与正常补充有相似之处,却又不同于正常补充,举一个例子,企业原来实行6天工作制,现改为5天工作制,企业就需要有更多的人从事原来并不需要这么多人从事的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其原定的工作计划的完成。替补缺勤的岗位其职责不完全明确,但由于其职位虽是新设,而工作却是以前所有,故岗位职责并不难确定。

  第三、开设新业务的需要,细分起来,其中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已设立了新的机构,其方向较明确,这样所招募的员工的职责可以预定,尽管不完善,倒也相去不多;二是其方向并不明确的新业务,这就很难列出其岗位的要求了。以上是岗位的情况,下面来谈人的区别。就能力而言,我们将它分为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现实能力是当前所具有的可以从事某种工作的能力。它是由以前的学习、经验积累而成的。而潜在能力是可以发展从而在未来从事某种工作的能力。兴趣、性格、气质都可以为未来从事某种工作提供基础。对于任务工作,都要考虑到求职者的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对于前面所说的岗位职责明确的工作,可以针对其职责侧重于现实能力。就是一般所谓的“专业对口”等问题。而对于岗位职责不明确的工作,像开设方向并不很确定的新业务,就需要更多地考虑求职者的潜在能力。通过对岗位和人的双重衡量,从而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也就是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在现实中,业界往往重视人才的现实能力而忽略了人才的潜在能力。重视现实能力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来即能战”,所谓高薪诚聘高级管理人员即是强调现实能力的重要表现。

但是,由外界聘请中高级管理人员存在着两个对于企业发展非常不利的问题。首先,企业应是一个共同体,倘若只有硬件是不变的,而人员频繁地变动,企业很难维持下去。表面上,企业不断吸收新人,好像效率能够提高,因为每个人都有漂亮的履历,实质上因流动的增多而牺牲了可能增长增高的机会。这还造成工作人员的工作目标不在于公司业绩,而是在自己的履历表上添加好的资历以显示自己的能力,使另一个老板认为他很能干而聘用他。第二,从外部聘请管理人员对内部员工而言是一种打击。对受人尊敬的职位、丰厚的报酬的期望是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之一,而从外部聘请则粉碎了内部员工的期望,导致员工心理的不平衡,产生一种被剥夺感,导致其积极性降低。可见,如不是为了宣传公司形象,我们还是应该把目光放在组织内部,在人才的合理配置基础上,充分发掘企业现有的人才资源。通过各种激励手段,不断培养人才,从而使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


3 人力资源的激励

  激励,就是为每个职工提供一种追求与达到目标的手段,这些目标将会满足他个人的需要。

  说起激励,过去我们主要靠精神激励,而近年来,所强调的又是以金钱为代表的物质激励。这是在今日的中国一种普遍的思想,同时,也是企业界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但是它的效果如何呢,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又将如何呢?应该说,精神不是万能的,金钱也不是万能的,物质激励不能代替一切,我们必须掌握适度。务求实效、务求实绩、务求实惠。现代企业人才管理必须把广大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一致,并形成共同的目标,共同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努力。片面强调企业利益,而忽视职工利益是不现实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事业,也要生活”已成为人才的普遍需要,企业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及有效地控制人才流失如下两点必不可少。

3.1 运用薪资、福利

目前企业一般多采取“底薪+奖金”的薪酬制度,这种模式在我们公司也广泛实行,但还不完善。“奖金”部分其实也应该算是岗位津贴,并未能真正体现效益与经济的挂钩。就算收入有波动,那也是整体在变化,个人价值无法突出。在这个岗位、那个位置,该拿多少钱,已有固定标准,难以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人才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就应获得高额报酬”这是国外一些成功企业家的观点,在国内也得到了认同。因而,企业应针对不同工作性质和处于企业组织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才,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式来评价人才的绩效和确定“奖金”的数额,以保证公平和效率的原则。如对从事技术工作的人才可以根据他参与的项目为企业所带来的效益,以项目提成的方式给予奖励,也可采取一次性奖金鼓励他在具体生产中的出色表现;对于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才,可以根据目标完成程度以及效果来确定奖金数额;对于从事市场方面工作的人才,可以采取以市场业绩为依据来确定报酬等。另外,企业还应积极参与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建设,根据自身条件,努力建立较为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并尽可能地为人才解除后顾之忧。例如帮助解决住房、配偶就业、调动、子女教育等问题,以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

3.2 运用职位

人是有各种各样需要的,除物质需求外,也有精神上的需求。因此,创造恰当的非物质的条件,也是吸引人才、预防人才流失的一种重要手段。企业可根据人才自身的素质与经验,结合内部的实际情况,依照企业的目标策略,给人才设置挑战性的工作或职位,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发展的空间,不但满足了人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也使得人才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反过来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使人才在工作中得到满足,是一种留住人才行之有效的方法。

  职员的安全需要所追求的是保障职业,防止意外,企业的职业保证、退休金制度和健康保险制度都是针对此种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是最基本的需要,从双因素理论来看的话,都是属于保健因素,做到这些并不一定能使职工全力以赴地工作,但做不到的话,就一定会使职工不满。后面的几种需要是社会性需要,现代所谈的激励,主要是针对这几种需要的。

  (1)社交的需要。职员所追求的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团体的接纳与组织的一致。企业需要通过协商制度、利润分配制度、团体活动制度、互助金制度、娱乐制度来满足职工需要。要达到利润目标就必须借重优秀的员工努力工作。但是光有优秀的员工仍是不够的。不管你的员工多么了不起,如果他们对工作不感兴趣,如果他们觉得与公司隔膜重重,或者他们感到得不到公司公正对待———要使经营突飞猛进简直就难若登天。良好人际关系说来容易,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时刻不忘力行其事,同时要确实知道经理人员是正在和你一起同心齐干的。

  (2)尊重的需要。职员所追求的不外是地位、名分、权力、责任、与他人薪水的相对高低。企业对此建立人事考核制度、晋升制度、表彰制度、资金发放制度、选拔进修制度委员会、参与制度来满足职工需要。信任是满足员工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的重要手段。大多数人都乐意得到管理层的信任,乐意聆听管理层对他们解释各种政策和发展方向。而事实上许多公司的管理层都倾向于尽量不向员工透露公司的情况,尽管其中并没有什么保密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表现为在工作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所具有的潜在能力的需要。如果能够在职员中树立此种信念,企业将无往而不利。在这一需要的驱使下,职工追求发展个人特长的工作环境,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企业通过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研究发展计划、劳资会议等措施来激发和满足职员这一需要。分权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分权给予员工一个想象的空间,一个领域,其基本约束仅仅为目标,至于达到目标的方法,则任由员工去选择,去创造。让员工参与企业决策,使员工感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不仅可以提高其斗志,从而积极地工作,而且会了解如何有效协调配合,导致员工之间关系密切,气氛和谐。企业应尽可能激发引导员工高级需要的实现,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赫茨伯格归纳了这样的几点:

(一)工作富有挑战性并且有意义;

  (二)有发展和使用他们的技能到最大限度的机会;

  (三)让他们介入对自己的运作和工作目标有影响的决策。

  不要怀疑他们是否能干,事实正如约翰·加纳德在其畅销书《自我更新》中所说:“你对别人的信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自己的信任。”

回顾中国状况,我国传统的而又有效的管理方法不能丢弃,如企业领导人应有廉洁奉公作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身作则,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等,这些源于经验而与现代管理学理论相符的做法,能够使职员工发挥积极性,具有“主人翁”感受,全力投入到生产中。


4 企业中人才管理的建议

无论是在工厂、企业。哪一个单位都离不开人,从社会发展来看,朴素的社会学认为人是万物的主宰,管理学应该从人入手。人是企业的灵魂。基地后勤服务是国有企业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所遗留的历史问题。面对市场经济,大部分国有企业根据自身的条件采取不同的做法,推向社会。海洋石油对待后勤服务没有采取简单地推向社会的做法,提出了“油公司、专业公司、后勤服务”三线分离的做法,把后勤服务当成一个专业公司来看待,实施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规划,加大规模,提高利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而在现代企业的建设和管理中,人才的管理始终是一个关键的环节。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人才流动是每个企业都面临的客观环境,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才流动将有更大的自由度。对企业来说,一方面,人才流动是好事。整个社会的人才流动起来后,企业可以到更广阔的人才市场去挑选人才;另一方面,人才流动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压力,优秀人才的流出无疑会给企业带来能量的损失。因此,企业必须考虑如何留住人才,也就是企业如何实施科学的人才管理战略。

  传统的管理由国家统一调配的人和管理体制正在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管理体制转变。近一两年来,一种新的行业兴起了,这就是所谓“猎头公司”。猎头公司是采取特殊的手段,为企业招募人才。它不同于以往的人才招聘和人才市场,它不登广告,不接收应征信,而是根据企业的需要,直接与目标人物接触。换言之,是用人单位要什么,它去挑什么,而不是以往人才招聘中的来什么,挑什么。华南第一个猎头公司———天马猎头公司,在广州一挂牌,顾客就蜂拥而至,其不乏像太阳神、南源永芳这样的大集团。猎头公司的兴起,表现出的是企业界对于人才的渴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才匮乏的企业是不可能获得长足发展的,而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归根结底,企业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翻开报纸,随处可见的“高薪招聘”的告示,更显示了企业界求贤若渴的状态,而人才呢?人才到哪里去了?

  惠普公司创始人比尔·休利特的信念是:我相信男男女女们全都想把工作干好,有所创造,只要给他们提供了适当的环境,他们就能做到这一点。比尔的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潜在的人才,只要有合适的环境,他们都将成为现实的人才。无独有偶,东方的松下幸之助也有一句名言:“松下生产人,同时生产电器。”如果我们相信每个人都可能作出卓有成效的工作,那么,在我们面前也就不存在“人才短缺”的状态,我们也许仍感到资源的匮乏,但我们匮乏的只是“人”而不是“人才”,同时我们匮乏的是一种使每个潜在人才成其为现实人才的制度。

  从知识角度来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知识快速更新,一个刚进入企业的大学生,5年以后,其大学时所学的知识将有一半以上被淘汰。因此,企业的各种培训,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较之知识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工作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从组织高层领导一直到基层干部都要有一种信念,一种行为。著名学者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曾有这样一个比喻,根据我们对人性的了解,一种可供选择和更合乎时宜的模式是一种类似农业模式,如何采集各种有用的“种子”,把它们播入适宜的土壤,为了它们施肥、浇水、调节光照,必要时再进行移植等等。种子的潜力蕴藏在种子之中,但组织在创造环境,提供最佳成长的必要条件方面可以扮演一个大角色。从配置、激励到培养,是企业在人才管理上所应注意的问题,能够合理地安排,将会发现,人才其实就在身边,依靠身边的人才,企业就可以获得高速的发展。

  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现在一样,使“管理”成为如此令人兴奋的词汇!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现在一样,使“职业经理人”成为如此令人神往的称呼!然而,如何成为优秀的经理人,如何成为高明的主管,却始终困扰着许多管理者。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代名词,新的东西每天都会大量地涌现出来,新的技术、新的经营方式层出不穷,“变化”成为这个时代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只有那些灵活地适应了这些变化,且在变化中抓住其中蕴含机会的人和组织,才能在这个时代很好地生存下去。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一切因循守旧的、僵固不化的东西都将被扫荡一清;只有那些从内心深处渴望变化、视变革为机遇的管理者,他们的职业生命才能如同这个时代一样,充满生机!

一个企业靠技术而立,靠技术创新而发展。可以说,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技术力产生于知识,而人才是知识的载体。一个发展中的企业没有充沛的人力资源是万万不行的,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知识的积累,人才的积累。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要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建成“学习型企业”、“人才型企业”,并保持永远!


5 重视培养人才

5.1 尊重人才

事实上每家企业都不乏精明能干之人,聪颖过人之人。可是并非每家企业都是长盛不衰的。究其根本,则是其管理者没有能够“人尽其能”。这是管理者的缺欠,管理理念的缺欠。现在企业管理中最时髦的口号是“以人为本”,但以人为本最重要的一点是尊重人。这一点并不是每一个管理者都能做到、做好的。他们往往抱怨“人真难管理”,却很少寻找自己管理方式的问题。“管理”并非只意味着压制人、管束人,这样做只能得到员工的敬畏;“管理”应该是引导人、激励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员工的尊重。

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他不仅仅是员工的老板,同时也是员工的朋友。这样的管理者身上有一种亲和力,让每位员工见之而敬而非畏。管理者与员工在彼此间无拘束的交流中拉近了心灵上的距离,同时能够在交流中相互激发灵感、热情和信任。

5.2 培养人才

在市场竞争中,谁拥有人才,谁重视人才的培养,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当前,企业间竞争尤为激烈,大部分企业待遇不高,难以吸引人才。企业缺乏人才,职工整体素质不高,仍然是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因而企业当务之急是在内部加强人才的培养,尽快地促使职工加入到企业内部的“人才之列”,这也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方式。所谓马要添料、车要加油,人也要提高素质,更新知识才能增加后劲。若忽视了职工培训,就难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难以提高人才质量,尤其是在急剧变化的现代,技术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忽视知识更新培训,将会导致人才质量下降,也会导致企业人才断层。

5.3 发现人才

人才的发现在于创造。如果一个管理者总是在自觉不自觉中将自己的思维强加到企业中去,让每一个员工都围绕着领导的指挥棒转,我敢说这样的企业里永远涌现不出“人才”。一个管理者要想发现人才必须要有容忍不同思维的精神。管理一个团队对管理者来说是一种挑战,因为每一个人的做事方式和步调是不一样的。作为管理者应当鼓励员工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中相识“骏马”,发现人才。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一呼百应”的“老大效应”,那么身边聚集的人只是与自己思维相近的人,当你江郎才尽的时候,周围的人谁也帮助不了你,因为你们的思维模式是一致的。

墨守成规的员工对企业没有多大的损失,但也不会有多大的功劳,因为这样的员工只会看着老板的眼色行事,对任何事情都不会也负不起责任。试想企业里都是这样的平庸之辈,以后怎么谈创造力与战斗力。所以说,只有那些敢说、敢做、敢当的“另类”之士,才是企业的动力所在。

5.4 留住人才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谁拥有最优秀的人才,谁就拥有最大的财富”。如今社会较流行的一个词语就是“跳槽”。很多年轻人见面总要问一句“还在原来的单位干吗?”姑且不谈年轻人的心理,但是就企业而言的确应当引起重视。如果一个企业整日迎来送往,那么这个企业肯定谈不到凝聚力,更谈不到“企业文化了”。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要学会用“道”“义”笼络人,而不是“权”“术”压制人。一家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爱护员工,并时刻关心他们。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员工对企业绝对的忠诚,但任何事情都是相互的,没有老板的真诚付出又怎么会有员工的倾心相报?

信任和忠诚是员工对企业最好的回报,是一个企业在社会竞争中的一项绝对的优势,它需要管理者用自己的真诚去交换。留住人才,关键在于留心。



结 论


一个企业的发展其根本动力在于员工。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要学会如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还要学习如何管理人才、留住人才。更重要的是要信任每一位员工,并舍得为其投资。在真心与真情的交换后,得到的必定是员工的倾心回报。一家企业有了充沛的人力资源就如同火车有了充足的燃料,在以后前进的道路上不再有后顾之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