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苏轼借赤壁之战展开怀古之情,其笔下的赤壁景色壮阔非凡,像“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般描绘,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在回忆周瑜的英雄壮举之际,亦感慨历史上诸多英雄人物。最终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收束,抒发了对人生短暂的喟叹以及对历史的深沉思索,尽显浓厚的历史厚重感。
2. 《乌衣巷》——刘禹锡
原文: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析:
此诗以朱雀桥边的野草和乌衣巷口的夕阳,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往昔那繁华无比的王谢家族,如今已消逝不见,唯有燕子依旧穿梭往来,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变迁。诗人通过古今对照,深刻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浓郁的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
3.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原文: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解析:
诗中生动刻画了西晋王濬率船队攻打东吴这一历史事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精准展现了东吴的覆灭。“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则传达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的伤怀慨叹,而结尾处的“故垒萧萧芦荻秋”更是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之感,让整首诗充盈着历史的厚重感。
4. 《满江红·写怀》——岳飞
原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解析:
岳飞的这首词凭借激昂的情感与豪迈的气概,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爱国篇章。词中提及的“靖康耻”,乃是北宋王朝的奇耻大辱,岳飞对金人侵略的切齿痛恨以及急于雪耻的迫切心情,连同“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壮志豪情,皆彰显出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与爱国情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厚重感。
5.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原文: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解析:
王安石在词里既描绘了金陵的壮丽景致,又感慨着历史上的繁华与衰落。“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一句,表达了对六朝兴衰的思索,而“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则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警示,使得整首词满溢着历史的沧桑感与厚重感。
6.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原文: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解析:
这首元曲先是通过对潼关地势的描绘,进而引出对秦汉历史的感慨。“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体现了历史的变迁与朝代的更替,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则表达了对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与同情,赋予了作品深刻的历史内涵与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