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脉络中,社区宛如一个个鲜活的细胞,承载着居民的日常生活与情感寄托。赛罕区乌兰察布东路街道高院社区采用“铁三角”微治理模式,书写着社区治理的新篇章。
健全网格队伍体系,筑牢“铁三角”治理根基
党建引领,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社区所有网格均成立了党小组,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凝聚起强大的组织力量。同时,将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机制融入网格党建“铁三角”架构,优先选派居住在本小区的在职党员干部担任楼栋长、单元长。以吉祥苑小区为例,楼栋长全部由高院单位的党员和干警担任,他们凭借对小区的熟悉和自身的专业素养,成为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的“服务员”和“调解员”。他们动态掌握楼栋内各类信息,及时协调解决居民的困难与问题,推动问题在网格内发现、服务在网格内提供、矛盾在网格内化解,真正打通了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让基层治理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目前,社区共推选48名单元长、44名楼栋长,其中党员46名。他们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带动居民积极参与到小区治理中来,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贯穿于基层治理的每一个环节,让小区治理有了“主心骨”,疏通了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
宝塔庄园小区作为典型的城市老旧小区,长期被基础设施老化、环境差、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困扰。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实施过程中,网格党小组主动担当作为,积极联系物业公司和施工队伍,深入研究小区改造方案;网格员及楼栋长深入业主群体,通过上门拜访、在业主群交流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顺利完成,全方位改善了小区的人居环境和功能品质,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协同共治,汇聚多元力量
社区党委始终坚持将党的建设融入基层治理的全过程,依托社区大党委,引导驻区单位、包联单位、共建单位等资源下沉网格,开展属地部门交叉任职。公检法、城管、司法等12个职能部门同时下沉网格,实现了“一格多员”。在噪音污染、违建拆除、污水管网改造等多项民生问题的解决中,各部门协同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搭建结对互助平台,传递“铁三角”治理温度
“邻里互助”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高院社区构建结对互助平台,通过“铁三角”奏响“三重奏”,让“陌邻”变“睦邻”。一是网格党小组搭建互助“指挥部”,建立“网格需求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每月召开党群联席会,分析网格内独居老人照护、双职工子女老人看护、残疾群众帮办代办业务等高频需求,精准对接各楼栋单元长并告知特殊群体情况,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模式。二是网格员织密互助“资源网”,整合社区诊所、便民超市、社区业务办理等服务资源,针对群众高频需求,绘制网格服务需求清单,围绕多元需求,线上线下收集居民关切问题,动态建立需求清单,力求服务项目精准化配送。三是楼栋长、单元长培育互助“微生态”,推行“民有呼、我有应、楼栋长在身边”工作机制,发挥“法律明白人”作用,通过唠家常普及法律知识,拉近邻里关系,了解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增强居民法治观念,助力法治社区建设。尚东枫景小区因管道老化,常发生上下水道漏水问题引发邻里矛盾,单元长小李是党员和专业律师,他配合网格员多次到两家做工作,讲解法律知识,耐心劝解,最终达成和解,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除矛盾调解外,“铁三角”聚焦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需求,及时解决问题,并在传统节日开展谈心、慰问活动,增添治理温度。
构建法治队伍,激活“铁三角”矛盾化解新动能
依托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驻区优势,联合内蒙古法官进修学校、乌兰察布东路司法所及律师事务所等力量,社区搭建“三调联动”平台,成立“三调联动”法律志愿服务队,将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及懂法热心居民纳入其中。楼栋长、单元长收集法律服务需求,网格员在网格微信群对接法官和律师,网格党小组与社区对接,每月定期举行公共法律服务开放日活动,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政策咨询、矛盾调解服务,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发现、调处、化解。12345接诉即办案件数量较同期减少一半,居民幸福指数和生活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高院社区以“铁三角”微治理机制为纽带,通过党组织的坚强领导、网格员的细致服务、楼栋长的积极参与,助力社区积极主动从“闻风而动、接诉即办”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转变,推动群众诉求“解决在楼栋里、解决在家门口”。
赛罕融媒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