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张慧雅
四月的秦岭,山峦叠翠,嘉陵江畔的徽成盆地被春风唤醒。2025年第七届“金徽酒秦岭樱花节”如约而至。
金徽生态酿酒园内,万余株樱花次第绽放,与蒸汽氤氲的酿酒车间交相辉映。粉白相间的花朵簇拥枝头,如同轻盈的云朵飘落人间,与远处古香古色的酿酒厂房相映成趣,犹如一幅唯美的国风画卷。微风拂过,花瓣随风轻舞,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与酒香,让人沉醉不已。
这里是“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亦是“中国秦岭南麓白酒之乡”——金徽酒的原产地。秦岭南麓的温润气候与纯净水源,孕育了独特的微生物菌系,为酿酒提供了不可复制的生态基底。
樱花烂漫时,金徽酒香浓,于秦岭之春,酿一壶山河的诗意。
好山好水出好酒,一方水土酿一方风味。
资料图
春酿,是金徽酒与自然的约定。这一场双向奔赴,在嘉陵江畔微醺开启。
每年早春,秦岭雪水融为溪流,浸润山间万物,酿酒微生物随春风苏醒。匠人们依天时制“樱花春曲”,一年只此一季,花与曲同生,曲香纯净优雅。
酒糟在老窖池中潜藏一冬,历经150天双轮发酵,直至樱花盛开时起窖蒸酒,这一过程被金徽人称为“天人共酿”,遵循农耕天时,历经夏长,秋收,冬藏,最终凝结为清澈甘润的珍稀春酿。
资料图
匠心如磐,开解古法中的时间密码。
在金徽酒的千年传承中,酿酒不仅是技艺凝练,更是匠心与智慧的千年叩问。
开酿仪式尽显古朴,酿酒传承人身着吉服,诵读酒经与祖训:“德不立者不酿,心不诚者不酿……”并撒糠祈福,敬谢酒祖,随着开酿声起,酒匠们有条不紊开动,一锨一铲,一甑一耙,配合默契,仿佛时光倒流至千年前。
匠人们的一招一式,皆是历史的回响。从润粮拌料到看花摘酒,从入坛封藏到陶坛养酒,每一道工序都需精准把控。老窖池中的窖泥被业内誉为“软黄金”,经年累月滋养出的微生物,赋予酒体醇厚悠长的韵味。老匠人们常感慨:“春酿如养儿,急不得,也慢不得。”时间在这里是匠心的刻度,亦是风味的缔造者。
资料图
樱绽秦岭春,酒韵匠心醇。
春酿的珍贵,在于其不可复制的时空属性。在这个季节里,匠人们以最为虔诚的心态,投入到每一滴酒的酿造中。他们深知,春酿不仅是对技艺的考验,更是对匠心的传承。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不可复制的生物资源、古老精湛的酿酒技艺……在金徽酒厂的酿造车间,匠人们严格按照传统工艺操作,从选料、制曲、发酵到蒸馏、陈酿,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将一粒粒粮食转化为滴滴醇香。这种对细节的极致关注,正是金徽酒匠人匠心的体现。
在传承中创新,匠人们不断探索,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通过师徒传承、技能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匠人的技艺水平和综合素质,为金徽酒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地处北纬33度,遵循秦岭南麓的生态禀赋,匠人们让代代相传的酿酒技艺与山、林、河谷交融共生,独创“三低工法”,完美演绎了“前低、中挺、后缓落”的白酒酿造精髓,使好粮、好曲与窖泥中的微生物相互融合、自然转化,不急不躁,酝酿出金徽酒"绵甜润雅,饮后轻松"的独特风格。
抿一口美酒,赏一树繁花,这样的生活别有一番韵味。
樱花节,是金徽酒业寄出的一封“春日情书”。漫步于樱花大道,酒香与花香交织,游人可目睹酿酒车间蒸汽升腾的景象,亦可参与封坛仪式,将专属铭文镌刻于陶坛,封存一季春光。
金徽生态酿酒园作为国家AAAA级景区,将生态二字镌刻于“基因”之中。园内步移景异,虞泉湖碧波荡漾,樱花大道落英缤纷,古井广场诉说着酿酒水源的传奇。游客可深入车间,见证谷物如何蜕变为琼浆,亦可于陶坛养酒馆中,触摸时间赋予酒液的温度。
金徽酒以樱花为媒,将生产线转化为风景线,窖池升华为文化符号,让生态之美、匠心之韵、产业之兴浑然一体。
春酿贵如金,金徽酿春光。好酒是用心酿造而来的,坚守传统工艺下“慢”的原则,才有金徽酒如今驶入“快”车道的发展格局。
秦岭的樱花年复一年地盛开,而金徽酒业的匠心与创新,也正生发出一个个更具生命力的崭新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