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疼!”“大姐……”
58岁的脑瘫患者武爱兰
大约只有一两岁的智力
平日里一旦有什么需求
她都会叫“大姐”
而这位“大姐”丁金妹
和武爱兰并没有血缘关系
只是她的嫂子
虽然没有血缘关系
但丁金妹在老公逝世后
依然坚持照顾小姑子
而这样的无私付出
已经走过20多个春夏秋冬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这位善良的上海“大姐”
上海知青在六安组成幸福小家
婆婆临终前托付...
丁金妹1953年出生于上海市原南市区,1970年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干汊河镇下乡,1977年招工进入原六安市肉联厂工作,后入党,在厂里一直干到退休。
正值韶华的丁金妹进入厂里上班后,很快就遇到情投意合的武建平,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夫妻二人婚后生活虽不富有,却幸福满满,还生育了一个儿子。
就在小家庭和和睦睦
幸福美满之际
一件“麻烦事”悄然找上门
↓↓↓
丁金妹的公公婆婆一共养育了9个子女,老公武建平排行老四,武爱兰则是最小的小妹,家人平时喊她“老九”。
由于武爱兰幼小时因高烧导致意外脑瘫,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后,一直由丁金妹的公婆照顾。丁金妹说,后来因为公婆年迈多病,照料愈发艰难,她作为四嫂,平日里也格外心疼这个小姑子,孝敬公婆的同时,也一直帮衬着照顾武爱兰。时间一久,武爱兰渐渐就对这个上海来的“大姐”产生了信任与依赖。
时间一晃过去20多年,公婆也相继过世。婆婆在弥留之际将“老九”的照顾重任托付给了丁金妹夫妇,“建平、金妹,平日里你们对老九地照顾我都看在眼里,只有将‘老九’交给你们,我才走得安心……”
丁金妹紧握婆婆的手,郑重承诺:“妈,您放心,只要我和建平在,爱兰就有家!”这句简单质朴的承诺,从此成为她一直努力践行的信条。
“大姐”成了靠山
“老九”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从婆婆手里接下了“任务”后
丁金妹可不敢怠慢
在丈夫的协助下
两人的生活便围着武爱兰转
↓↓↓
由于武爱兰行动不便,丁金妹担心她肌肉萎缩,于是便跟别人学习按摩,经常为武爱兰按摩四肢;
武爱兰虽然脑瘫,但她勉强可以歪歪斜斜地行走,平时只要天气好,丁金妹便搀扶她在家里房间里走动,或乘电梯下楼,到小区院子里活动活动,锻炼她的四肢协调能力。
武爱兰因脑瘫导致认知障碍,沟通十分困难,面对陌生人接近更是恐慌躁动,丁金妹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安抚方式,在有效的安慰声中,能很快平复武爱兰的情绪。
考虑到退休金不多,丁金妹为节省开支,家中琐事都亲力亲为,平日里理发、缝补、做饭样一点都不马虎,她把小家照顾得井井有条。“别看她家中有个病人,但丝毫不见脏乱,武爱兰也被照顾的整洁干净,背后正是丁金妹细致如微的付出。”一位邻居说。
丈夫意外猝然离世
照顾“老九”更加艰难
2022年,丈夫武建平因意外猝然离世,得到消息后,丁金妹几近崩溃,但看着缩在被子里瑟瑟发抖的“老九”武爱兰,心里又涌起一股责任感,她强忍悲痛,搂住小姑子哽咽说道:“′老九'不怕,大姐答应过你哥,绝不会丢下你。”。
丈夫离世后,也有人也曾劝说让武家其他兄妹轮流照顾武爱兰,或者把她送到养老院寄养,儿子也因为担心母亲身体吃不消,劝说过她,但丁金妹摇头拒绝了大家的好意,“几个兄弟姐妹人都好,可‘老九’只认我,何况我答应过建平和妈,假手他人我反而不放心。”此后,年近古稀的她毅然扛起继续照顾“老九”武爱兰的重担。
随着年龄的增长,丁金妹的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但她依然不肯随随便便扔下残疾小姑子不管。有一年冬天,武爱兰生病住院,丁金妹三天三夜守在病床前,片刻不离,困极了就在床边眯一会儿,医生感慨:“这样的姑嫂情义,世间罕有!”
在日积月累的相处中
丁金妹与“老九”武爱兰之间
建立了某种她们彼此才懂的
沟通“语言”
↓↓↓
“老九”感觉头疼不舒服,就会对着嫂子丁金妹用手指指头部,嘴里还冒出几个字:“大姐,疼!”,丁金妹马上就知道要给她喂止疼药了;
“老九”感觉内急,就会跟嫂子比划肚子,“她指肚子的时候,一般会以为她肚子不舒服,其实是内急,得赶快扶她去卫生间,慢一点就麻烦了!”
丁金妹说,就是因为在一起相处时间长了,所以才能“秒懂”小姑子的需求。
诚信似金,大爱无疆!丁金妹的事迹逐渐为邻居们所知,也在社区里传为佳话。“几十年如一日照顾病人,这份坚守比金子还珍贵!”
从“上海知青”到“古稀大姐”
丁金妹用半生时光
将“诚信”和“大爱”
缝进每一个春夏秋冬
以平凡之躯诠释了诺言的厚重
她的默默付出和长期的坚守
诠释了最质朴的人间真情!
有机会获小坊送出的礼品
坊友们千万别错过!
-END-
消息来源|新闻坊综合大皖新闻(记者:窦祖军;通讯员:邵红)
本文编辑|小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