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施雯 通讯员 潘一笑
仅凭一张葫芦造型水壶的设计稿,设计团队在线上众筹25天,销售竟突破200万元。
什么样的水壶让人如此怦然心动?在东苕溪畔的余杭瓶窑,记者见到了去年夏天来这里发展的“葫芦哥”张涛。
受访者供图
张涛说,“享葫”水杯的灵感来自团队去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调研时看到的一句话:良渚先民以葫芦为食。
秉持着“把老东西变成好东西”的设计理念,张涛团队让葫芦“老藤”结出“新瓜”,而这份穿越五千年的杭州瓜菜灵感,也好似一把烈火,点燃了年轻人的消费热情。
顺藤摸瓜,让老瓜开新花
“你吃过葫芦吗,我没吃过,味道怎么样?”
90后张涛,大学学的是电子商务,创业已经11年。
去年夏天在瓶窑老街“自然造物”主理人引荐下,张涛把在上海经营10年的公司,搬到了良渚古城外的瓶窑老街。
左一张涛 受访者供图
来余杭前,张涛逛过几次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参观时看到的一句话“良渚先民以葫芦为食”给了他灵感,而瓶窑这个地名,是因古代制造官窑韩瓶得名,于是有了后来把葫芦设计成水壶的想法。
象征福禄的葫芦,摇身一变,成了许多年轻人腰间的时尚单品,外婆家水瓢这样的老物件,原来可以如此圈粉。
香炉瓷瓶葫芦 受访者供图
“这只葫芦是我们新出的三件套香炉,这只是非遗大漆的饰面,洒金纹贴的是金箔,这些竹编葫芦都是老师傅一根根手工编的。”
葫芦,既是食材又是容器, 更是东方文化中“逍遥江湖”的象征。在余杭这片五千年前土地上生长的葫芦,更是给了张涛无限创意和设计灵感。
可是,深知好设计和好产品之间不能画等号的他,为了把葫芦水壶的概念变成产品,背后付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努力。
10家工厂婉拒后,热卖20万只
去年春天,“享葫”水壶的样稿在社交平台首发,当天就多了30000名粉丝,大家都是奔着买水壶来的,可惜当时水壶连开模都没做,更别提量产了。
一个水壶开模费用是10万元一套,搞生产要有启动资金,张涛在众筹平台发起众筹,5分钟竟然卖出上千只水壶,不到一个月合计筹款200万元。
受访者供图
有了启动资金,张涛开始寻觅合适的生产厂家。
有一次,他在飞机上看到空姐在推销水壶,找到水壶包装上的生产商,表达自己希望在1个月内开模生产葫芦水杯的想法,没想到却遭到了对方的质疑:“你是不懂水壶,不懂生产吗?水壶光开模就要6个月时间。”
张涛说,陆续找过10家工厂,都说做不了,吹胀比1:14的技术难题几乎让所有人放弃。最终,一家婴儿奶瓶工厂被他们的执着打动,老板亲自下场陪跑,完成了这单不可能的任务。
上线迅速走红,一众网红达人返图热评
这款葫芦杯上线后迅速走红,还斩获了法国设计金奖等4项国际大奖。葫芦水壶的反馈如何?
张涛的满满收获是,社交平台一众网红达人的返图和热评,比如眼前这款梦幻紫葫芦水壶,就特别适合女性朋友的春夏穿搭。
年前,张涛和自然造物团队一起开发的葫芦水壶新年礼盒,刚上线就卖出5000套,直到现在还有人在下单这款产品。张涛还联合北京先农坛、只有河南等知名景点,开发限定款葫芦文创产品。
受访者供图
来自北京的大蔓是当初“享葫”水杯的第一批用户之一,现在从顾客变成了创业伙伴。
去年7月,她从北京赶到杭州见素未谋面的网友,后来把工作室也搬来了瓶窑。
大蔓和张涛一起创立了享葫水铺,把中式养生饮品和葫芦杯相结合。他们还与瓶窑“强盗婆茶”咸茶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彩萍开发了波波咸茶,制作成了一款有在地文化的农作茶饮。
未来,东方好礼还想把手里的葫芦杯变成非遗手艺的载体,比如与四川邛崃的竹丝扣瓷艺人、福建的大漆匠人合作,把传统工艺融入葫芦设计,为五千年前这只杭州瓜,创作更多可能。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