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明国际:逆势突围 在钢铁行业深度调整期锻造“确定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1:20:00    

2025年3月28日,中国领先的金属加工服务商大明国际(01090.HK)发布2024年度财报。大明国际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464.53亿元,不锈钢与碳钢销量逆势增长,长江码头、海外业务等战略布局加速落地。

分析人士指出,在钢铁行业需求收缩、价格下行的大背景下,这份财报既折射出行业转型的阵痛,更彰显了龙头企业穿越周期的战略定力。大明国际这家扎根实体经济三十余年,服务超过70000家客户的企业,正在以技术升级重塑竞争力,以全球视野重构增长逻辑,为行业复苏积蓄势能。

行业变局下的生存答卷

2024年,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5.4%,出口量虽创历史新高,但价格同比下跌逾19%。在此背景下,大明国际全年营收同比下降8.1%,尽管如此,其核心业务展现出超预期的韧性。其中,不锈钢销量逆势增长0.7%至205.7万吨,连续三年稳居国内加工服务商首位;碳钢销量增长4.2%至505.9万吨,市占率稳步提升,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加工业务收入436.9亿元,占总营收约94%,一站式服务模式护城河效应凸显;高端设备制造收入14.6亿元,同比增长20.8%,制造服务能力和产品溢价进一步提升。

业内人士表示,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量增价跌的艰难平衡。以不锈钢为例,尽管销量同比增加1.4万吨,但加工量减少6.2万吨,折射出终端客户对加工精度、交付周期的要求持续提升。公司通过行业开发,持续拓展客户,成功开发食品、能源、锂电、精细化工、矿产有色等多个项目;碳钢业务方面,品种钢、中厚板、冷轧销量合计超247万吨,占比超48%,其中品种钢销量同比增长20%,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形成更全面的竞争优势。

尽管在行业调整下面临一定亏损,但得益于大明国际管理层对“精益化”的追求,公司现金流指标有所改善,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39亿元,同比增长553%;2024年末现金余额16.45亿元,较年初增加0.79亿元。公司财务韧性较强,亦是其穿越周期的底牌。

两大战略支点构筑新增长极

面对行业寒冬,大明国际没有选择收缩战线,而是以战略定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在关键领域形成突破性进展。

长江经济带枢纽:靖江基地的“黄金水道”效应

2024年下半年投产的长江码头,成为大明国际打通产业链的关键落子。这座占据254米黄金岸线的万吨级码头,不仅实现半年吞吐量破百万吨,更通过“水铁联运”将服务半径延伸至中西部市场。作为大明国际深化产业链布局的核心载体,长江码头自2024年7月正式投运以来,已成为连接长三角制造集群与全球市场的关键节点。依托国内唯一的大件专用型码头定位和国际领先的硬件设施,不仅重构了大明国际的供应链效率,更成为推动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出海”的战略支点。

全球化突围:从“中国制造”到“世界服务”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欧洲业务推广会上,大明国际向全球客户展示了冷凝器设备、天然气制甲醇项目等“中国智造”样本。公司2024年海外营收达14.8亿元,西班牙天然气项目、澳洲矿山设备等标志性订单,验证了“技术输出+本地化服务”模式的可行性。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公司通过与美卓、西门子等跨国企业的深度绑定,正在将服务网络嵌入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体系。

周期底部的价值重估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根据世界钢铁协会数据预测,在连续三年下降后,2025年全球钢铁需求将反弹1.2%,达到17.72亿吨。2025年全球钢铁需求将进入一个广泛温和增长的阶段,2025年至2026年期间,全球钢铁需求的关键决定因素将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利率调整在刺激私人消费和商业投资方面的有效性,以及全球主要经济体致力于脱碳和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支出轨迹。

分析人士表示,钢铁行业复苏趋势将为大明国际打开价值重估空间。截至2025年4月3日,大明国际市净率仅0.29倍,较港股工业板块大幅折让。公司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稳固的商业模式、行业龙头地位以及显著优于同业的市场竞争力,凭借全球领先的一体化一站式加工能力,覆盖30余个行业、服务7万家客户的一站式服务网络,其平台价值可参照工业互联网平台而非加工企业。另外,大明国际十大加工中心、254米长江码头等核心资产的重置成本远超当前市值。尽管短期利润下滑,但其长期战略投入将带来回报,作为中国金属加工领域的龙头企业,大明国际在高端制造、全球化布局及产业链协同中的战略价值值得被重新审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