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随着清明小长假的到来,西安迎来踏春赏樱最佳期。作为中国樱花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全国十大观赏樱花“打卡地”之一的乐游原青龙寺内,一场“繁花盛宴”悄然进行,樱花园里人流如织,国内外的赏花爱好者齐聚一堂,汉服小姐姐和旗袍阿姨们与樱花争奇斗艳,各种长枪短炮的摄影器材有了用武之地。“会说话的明信片”吸引了众多年轻游客,“数”上赏花解锁古都西安清明踏青新方式。
走进青龙寺,粉白绿相间的樱花缀满枝头,微风拂过,花瓣纷纷扬扬宛若飘雪。钟楼、大殿、湖泊、拱桥等古建,在花枝掩映间更显古朴典雅,不同年龄的游客绞尽脑汁凹造型,用镜头定格春日景色。
青龙寺依托今年的樱花季,设立“樱花邮局”,加入时尚、科技元素增加赏花新体验,游客只需扫描明信片上的二维码,即可聆听关于青龙寺历史、樱花文化及诗词故事的语音讲解,还能录制个性化祝福,生成专属电子明信片分享给亲朋好友。
作为全国十大观赏樱花的“打卡地”之一,青龙寺位于西安市城东南2.5公里的乐游原上,即唐长安城新昌坊东南隅。唐朝诗人李商隐曾在这里写出了传颂千古的诗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青龙寺的樱花之美,不仅在于其绚烂的外表,更在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青龙寺始建于隋朝,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唐代佛教密宗的祖庭之一,也是日本真言宗的发祥地。公元9世纪,日本空海法师曾在此求学,后将佛教文化与樱花种植技艺带回日本。青龙寺作为京畿名刹,见证了长安城的兴衰荣辱和往来不断的中外文化交流,这座寺院承载着中华文明的记忆。当樱花盛开时,仿佛打开了时空之门,让世人得以一窥隋唐气象。其所在的乐游原是河流侵蚀而残留在渭河三级阶地上的梁状高地。汉宣帝时在此设立乐游苑;唐代时,太平公主营造了当时最大的私宅园林即太平公主庄园。直至中晚唐时,乐游原仍是长安城民众登高揽胜的最佳地点。
我国栽种樱花的历史悠久。据相关文献记载,秦汉时期樱花就已在宫廷内栽培;至唐朝,樱花的种植更为普遍,从宫苑廊庑到民舍田间,处处可见其绰约风姿。那时,樱花不仅是自然美景的点缀,更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与文化。“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在白居易的笔下,春日赏樱是如此惬意之事,可见樱花在当时已经很常见,且深受人们的喜爱。
众多植物学家通过研究证实,从物种起源来看,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是樱花的发源地。在漫长的地质演变和气候变迁中,樱花从这里逐渐向四周传播,其中一支东渡日本繁衍出更多品种,如今,引自日本的八重垂等11个品种“回娘家”,在青龙寺遗址公园内与其他品种群芳吐艳,水乳交融。每年清明前后,青龙寺里这30多个樱花品种繁花似锦,宛如云霞,乐游原被誉为“西安最美樱花胜地”。
樱花在中国文化中承载着独特的寓意,象征着纯洁与美好,那洁白、粉嫩、翠绿的花瓣,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莫负春光,这种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贯穿在中国文化的脉络之中,与中国传统哲学中对生命的认知相契合。
2025西安赏花季依托全市生态旅游资源,围绕“踏青”“赏花”“采摘”等主题,发布了2025西安赏花季赏花攻略,推出123处赏花点、47条踏青赏花主题线路、51项主题活动,邀请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长安春色入画来”的诗意浪漫。西安各景区深挖“花经济”内涵,推出特色文旅组合拳,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精致露营区,秦岭深处的山茱萸花海,兴庆宫公园郁金香展等繁华盛景如约而至,樱花已缀满青龙寺的塘边檐角,您可愿共赴这场千年之约?(西安台 赵勇 魏薇 沈亮 张小梅)
编辑:婧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