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以排污之名电话诈骗商家 万载破获一起冒充环保部门“排污登记代办服务”案件 3名犯罪嫌疑人落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3 11:27:00    

诈骗团伙冒充环保部门工作人员,通过购买商家信息、伪造小程序界面、编写话术剧本等手段,对餐饮、加工等行业个体工商户实施电话诈骗,两个多月内拨打诈骗电话上万次,骗取130余名被害人共计8万余元。

7月18日,记者了解到,万载县公安局侦破了一起冒充环保部门以“排污登记代办服务”为由实施诈骗的案件。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

漫画/刘晨阳

“环保人员”电话催缴费

“您好,我们是生态环境部门的工作人员,您的店铺需要办理环保排污登记,需缴纳599元费用。如果不缴,我们将到店内对您罚款2000元至1万元。”6月10日,万载县一家餐馆的老板李先生接到一通陌生电话。对方语气急促,不断催促其尽快通过“某华环保”小程序完成缴费,并称“马上就要下班了,您快点缴费”。李先生察觉对方语气异常,最终未转账。

与此同时,当地另一家餐饮店的老板王先生也接到了内容相似的电话,被威胁如不缴费将面临高额罚款。王先生意识到这可能是诈骗行为,于次日报警。

“接到报警后,我们立即展开研判。”万载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熊卫军介绍,诈骗分子通过电话引导被害人搜索并打开一款名为“某华环保”的小程序,要求填写营业执照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身份证号码等敏感信息,界面下方醒目位置设有“599元”的缴费选项,极具迷惑性。

警方调查发现,涉案的诈骗电话号码在短时间内异常活跃,外呼次数超过500次。根据相关规定,拨打诈骗电话500人次以上即涉嫌刑事犯罪。基于此,警方于6月11日正式立案侦查。

据悉,“某华环保”小程序界面首页标注有“国家严禁代办排污事项”“注意防范诈骗”等警示语。熊卫军说:“设置这些提示,看似合法合规,实则是为了规避平台监管。”

民警筛查“某华环保”小程序后台数据发现,实名注册这个小程序的主体是位于南昌市青山湖区的“江西某财税咨询有限公司”。分析相关信息后,警方判断“江西某财税咨询有限公司”的人员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6月25日,万载县公安局民警联合南昌公安、市场监管部门,以日常检查为由进入该公司。民警发现,该公司有3名负责人及多名员工,其中一名员工正在使用手机实施诈骗。民警在现场查获大量作案证据:12部手机、12张电话卡、大量诈骗话术资料,以及两大箱记录着全省各地个体工商户信息的资料。此外,警方还依法扣押了两台用于作案的电脑,其中存有130余名被害人的信息及转账记录。

非法获取商家信息

警方侦查发现,所谓的“江西某财税咨询有限公司”实际上是一个分工明确的诈骗团伙。该公司成立于今年4月14日,由胡某鹏、樊某伟和舒某强组建。3人均为无业人员,且系同乡、同学。

据樊某伟供述,其曾冒充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实施诈骗,发现此类作案方式来钱快、风险低,遂萌生再次作案的想法,并邀请胡某鹏和舒某强加入。3人商定每人出资1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按3:3:4的比例分配股份。胡某鹏负责日常行政和财务管理;樊某伟负责招募员工、培训及组织拨打诈骗电话;舒某强提供技术支持,包括非法获取商铺信息、维护开发“某华环保”小程序等。此外,胡某鹏还开通了对公账户,收取的诈骗资金可直接转入该账户。

熊卫军介绍,该团伙成员多为20岁左右的年轻人,月薪3000元至4000元。他们使用实名制手机卡拨打电话诈骗,以规避风险。

据了解,该团伙通过相关平台获取全省个体工商户信息,重点筛选餐饮、加工等可能涉及排污的行业作为诈骗目标。团伙成员冒充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谎称需缴纳“环保排污登记费用”,并承诺开具“固定污染源排污登记回执单”作为“合法凭证”。

熊卫军说:“相关部门从未要求个体工商户缴纳此类费用,且‘固定污染源’仅适用于大型污染企业。诈骗团伙利用群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借助仿冒的官网和回执单制造‘合法’假象。”

由于从公开平台获取的工商登记信息存在不完整的问题,该团伙通过特定渠道以每条0.2元的价格批量购买补全信息,成本低,但精准度高。

该团伙建立了一个名为“江西某大财务”的工作群,用于记录商家信息及转账情况。熊卫军介绍:“他们利用公司对公账户转移资金,将非法所得伪装成‘财税咨询业务’收入,企图掩盖犯罪事实。”

3名犯罪嫌疑人被刑拘

记者了解到,该团伙在全省范围内频频实施诈骗,累计拨打诈骗电话超过1万次,骗取130余名被害人8万余元。扣除员工工资、购买信息、小程序开发等成本后,胡某鹏、樊某伟和舒某强实际非法获利2万余元。

“该团伙专挑江西省内的市、县作为目标,在筛选诈骗对象时特意排除南昌,因为公司注册地在南昌,这样可以降低风险。”熊卫军介绍。

案件侦破后,警方迅速启动追赃程序。目前,涉案公司对公账户已被冻结,账户余额不足8万元,需进一步追踪资金流向。

在网安部门协助下,7月上旬,万载县公安局派警力携带证据前往相关网络平台公司,要求其下架“某华环保”小程序。

据了解,6月17日,一家饮品店的经营者连先生也接到过类似电话,他未经核实便通过小程序支付了599元,直到接到民警通知才发觉被骗了。

“虽然连先生被骗的金额仅为599元,但是这表明相关平台在小程序上架监管方面存在漏洞。”熊卫军指出。

目前,胡某鹏、樊某伟、舒某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刑事拘留,涉案公司其他员工在接受警方询问后受到相应处理,案件仍在进一步办理中。

万载县公安局提醒广大商户,生态环境部门不会通过电话或小程序收取所谓的“排污登记费”。如果遇到类似要求缴费的情况,请务必提高警惕,及时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或公安机关核实,切勿轻信陌生来电,以免造成财产损失。(文/新法治报·赣法云 黄旭 傅斯瑶 记者程呈)

编辑:何 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全来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