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化中国行|文博热浪来袭 广东博物馆成暑期最火“文化会客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8 12:23:00    

正值暑期,夏日炎炎,但广东各大博物馆内的人气比盛夏的气温更加火热。每年此时,各家博物馆便成了市民与游客心中理想的暑期打卡地。这里不仅是消暑纳凉的好去处,还有着丰富的文化活动、优质的展览资源以及不断提升的服务体验,让人们在炎炎夏日中找到一方充满知识与乐趣的清凉天地。

博物馆夜间活动火爆

“粤博之夜”作为广东省博物馆的品牌夜间活动,今年暑期再度火爆。近日,广东省博物馆举办两场“粤博之夜”活动:首场活动以“典雅之冠”展览为背景,举办了一场融合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盛大开幕式,华丽的服饰,经典的旋转舞步,瞬间将观众带入欧洲宫廷盛景;第二场活动,“红棉之夜”南粤红色故事会,则通过原创情景剧展现南粤革命先驱的英勇事迹,让观众在欣赏艺术表演的同时,也能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广东省博物馆首场“粤博之夜”活动

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凌丽莉表示,“今年的博物馆之夜,我们更注重博物馆与城市社区市民文化生活之间建立更广泛的连接,让博物馆之夜的专场活动不仅是广州夜经济的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同时它还是外地游客和广州的市民深度参与和体验的夜间文化生活新生态。”

为最大限度满足观众参观需求,凌丽莉表示,“从7月8日开始,省博物馆每周五将延长开放3.5小时闭馆,延时至晚上八点半,其他开放日每天延长开放1小时,延时至晚上六点。同时省博物馆也将同步增加观众预约名额,每周五预约名额扩大至1.9万人次,其他开放日扩大至1.7万人次。”

广东省博物馆“粤博之夜”南粤红色故事会活动现场,观众爆满

不只是省博物馆,省内各大博物馆暑期延时开放逐渐常态化。随着暑期的到来,广东各大博物馆纷纷开启夜间开放模式,如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南越王博物院、广州博物馆、广州海事博物馆、深圳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陆续公布延长开放时间,并举办丰富多彩的夜间活动,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文化体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夜晚走进博物馆,夜间博物馆活动不仅延长了博物馆的服务时间,满足了更多观众的参观需求,也为城市的夜间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广东省博物馆夜间观展的观众

各大博物馆各显神通

今年暑期,广东各大博物馆纷纷推出重磅大展、特展,这些国际大展和特色文化展,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参观,丰富了观众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一个学习了解不同文化的平台。

7月10日,广东美术馆在白鹅潭展馆举办“哥伦比亚狂想——博特罗艺术大展”,展览汇集世界艺术大师费尔南多·博特罗艺术生涯中极具代表性的八十余件作品。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表示,“展览首次在大湾区集中呈现博特罗的作品,希望不仅为观众提供一场形式语言上的视觉盛宴,更通过博特罗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怀与人文厚度,让观众感受艺术的温度与生命力。”

7月18日,广东省博物馆推出“典雅之冠:18世纪意大利萨沃伊王朝的宫廷生活与艺术”展览。166件/套意大利萨沃伊王室珍藏,呈现18世纪萨沃伊王室的宫廷生活与艺术风尚,所有展品均首次来华。此外,省博之前还推出了“熠熠其辉:夏商周礼乐文化展”,聚焦夏商周三代玉石器、青铜器和陶瓷器等礼器,观众可以亲身了解到璀璨的中原礼乐文化。

西泠印社社藏金石书画精品展现场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联合西泠印社推出“百廿风华 播芳六合——西泠印社社藏金石书画精品展”,让西泠印社的文人之风吹到了广州。“展览是西泠印社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外展,展品序列、数量、质量均开创了外展的先河。”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馆长罗奇表示。

与此同时,深圳南山博物馆的《大成敦煌——敦煌文化艺术大展》同样备受瞩目。作为华南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展品最丰富、文物数量最多的敦煌文化艺术大展,展览汇集了205件/套珍贵展品,全方位展现了敦煌文化的深邃内涵与不朽魅力。让观众们无需远赴敦煌,便能近距离领略到敦煌石窟艺术的独特魅力。

广东省文旅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颜永树介绍,2025年上半年,广东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4991万人次,举办展览1791个,举办教育活动13731场次。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载体,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审美,能够满足社会教育、文化体验、社交分享等多重需求,吸引了不同年龄层、不同类型的观众。

文化体验不断升级

近年来,“暑期研学”兴起,广东各大文博机构纷纷转型升级,开启“博物馆+研学”模式。今年7月,广州博物馆推出“消失的名菜”暑期研学工坊,让历史研学变得好吃又好玩:开放五星级酒店后厨,在文物中解锁老广的“干饭”日记,从厨房到博物馆,打通“技艺+文化”的任督二脉,在复刻菜肴的同时,也唤醒深藏在粤菜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

广州博物馆推出“消失的名菜”暑期研学工坊

广州海事博物馆开展暑期龙舟工匠营,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通过非遗讲堂、民俗挑战、匠心手作等不同的环节体验,带领学员们学习龙舟技艺,感受古代工匠智慧的同时,了解非遗民俗的历史,解码水上非遗的力量与传承。

为了让文化成果惠及更多市民观众,广东省博物馆多维度发力,自2018年开始打造全面且深入的无障碍服务体系,逐步构建起聚焦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肢体残疾、心智障碍等特需群体的无障碍文化共融项目。

2024年以来,广东省博物馆将特殊群体教育活动纳入常规工作,推出“听见粤博”和“相‘手’粤博”两大系列活动,每月定期为视障和听障人士举办专场导赏。截至目前,项目已累计开展手语专场导赏、口述影像文物导赏及特需人群专题导赏活动60余场,服务特需群体、观众及志愿者超5000人次,并推出一系列线上无障碍教育资源,网络传播量近25万次。

视障观众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厅触摸可触摸互动区域

文博热的背后离不开各家博物馆不断自我升级的努力,从静态展陈到动态体验,从场馆参观到全域研学,随着这股持续升温的“文博热”,暑期广东各大博物馆已然成为城市中最“热”的文化会客厅,不仅让更多市民共享文化成果,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也是广东文博机构在岭南大地不断书写文旅融合的答卷。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周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