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刘薇 通讯员 何毓慧
泉州女孩琳琳(化名)是个能吃的孩子,喜欢肉食、甜食和饮料,就是不爱动。令妈妈担忧的是,最近几年,这孩子的体重跟吹气球似的快速增长,年仅14岁就飙到了220多斤!
据了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持续上升。泉州医生提醒,肥胖是百病之源,和多种并发症相关。而生活方式干预是减重的基础。
体重“吹气球” 女生胖出一堆问题
因为太胖,不久前,琳琳被妈妈带到了泉州市妇幼保健院(泉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
琳琳今年14岁,平时食欲好、食量大,喜欢肉食、甜食及饮料,但不爱活动。跟同龄孩子相比,琳琳的体重明显更重。刚开始,家长也没太重视,直到最近几年,这孩子的体重跟吹气球似的,每年增加10~20kg,不仅如此,晚上睡觉还时不时打鼾,稍微活动一下就觉得气促,也懒得动。
“医生,这孩子该不会胖出什么毛病吧?”琳琳妈问医生。
接诊的袁高品副主任医师对琳琳进行了体格检查,发现这孩子身高159厘米,体重竟达111.4公斤,计算体重指数44.1kg/m2,属严重肥胖!孩子的血压也升高,测量值为154/94mmHg,颈部皮肤还出现黑棘皮样改变!
袁医生建议孩子进一步检查是否因疾病引起肥胖,同时对肥胖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多次测血压,发现孩子均存在高血压,同时,孩子还存在严重维生素D缺乏、高尿酸血症、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等相关并发症。所幸,未发现是疾病引起的肥胖,考虑为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单纯性肥胖。
完善检查后,内分泌科联合营养科为琳琳制定了治疗方案。首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饮食,控制食物总量,减少高糖、高脂、高嘌呤及深加工食品的摄入量,形成良好的进食行为。同时,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多室外活动、适度运动;加用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情况,并补充维生素D。
超重和肥胖率 在儿童期可产生多种并发症
据了解,肥胖指由多因素引起、因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达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持续上升。2024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提到,若人群超重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儿童超重肥胖率将分别达到70.5%和31.8%。肥胖在儿童期即可产生多种并发症,41%~80%的儿童肥胖可延续至成年,严重威胁国民健康。
泉州市妇幼保健院(泉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袁高品副主任医师指出,肥胖是百病之源,和多种并发症相关。比如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或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病)、高尿酸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骨关节炎、冠心病、女性不孕症、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哮喘/反应性呼吸道疾病等。
“超重肥胖可由多种原因所致,包括遗传、饮食、身体活动水平、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环境、药物及疾病等。”袁医生提醒,一旦发现孩子体重增长过快,尤其是体重突然增加过快,应带至专科门诊进行全面评估。
科学减重 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
2025年是国家“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的开局之年,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儿童体重,使“小胖墩”“瘦”出健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袁医生强调,肥胖治疗原则是减少能量摄入和增加能量消耗,使体脂减少并接近正常状态,同时又不影响儿童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对于有明确病因的肥胖或伴有肥胖并发症的患者,需要病因治疗或相应的并发症治疗。所有有减重需求的患儿都应接受全面的生活方式干预,无论是否联合药物或手术治疗,生活方式干预都是减重的基础。
据介绍,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调整,即控制食物的总量,调整饮食结构和饮食行为。不建议通过节食减重,也不建议短期内(<3个月)快速减重;减少快餐食品、在外就餐及外卖点餐;减少摄入高脂、高钠、高糖或深加工食品;进食速度不宜过快,避免进食时看电子产品。与此同时,根据年龄和个人能力进行形式多样的运动,并保证充足睡眠。
“减重计划的实施,应强调长期坚持、循序渐进。”袁医生强调。
编辑:林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