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林下散种迈向全链增值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2 07:43:00    

近年来,我国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成效斐然,各地利用优良的森林生态环境,以森林药材和林下种植中药材为抓手,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林草中药材的高质量发展。比如,广西创建灵芝、金花茶等地理标志产品,发布多项地方标准;湖南大力发展“湘九味”及食药同源中药材林下种植体系;贵州推动天麻、重楼等道地优势中药材林下仿野生种植。

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林下中药材种植亮点突出。它可仿野生种植,减少人工干预,提升药材品质;能因地制宜,在乔木、灌木、竹林等林下种植不同类型中药材;还可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复合种植,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同时,在喜阴和耐阴品种筛选上取得突破,解决了林下中药材种植受林上空间郁闭度限制的难题,为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和增加收益提供了保障。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全国多地从传统林下中药材种植向产地初加工、“林药+产品”深加工发展,呈现系列化、高附加值发展态势,形成了中药饮片、中药提取、中成药、保健食品、化妆品等中药材全品类产品体系。部分地区还探索出“林药+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提升综合效益。

不过,当前我国林下中药材种植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环境适配性问题。不同中药材对光照的需求差异显著,只有将药用植物的光需求与林分郁闭度精准匹配,才能保障其良好生长并实现稳定量产。其次是种质与栽培技术方面存在瓶颈。林下种植多选用野生驯化品种,然而种源混杂与退化现象较为严重,且种子种苗标准欠缺,给种植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制约了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最后是采收与加工技术存在短板。由于林下地形复杂,传统采收机械难以进入,机械化应用受到极大限制,同时产地初加工配套设施也不够完善。

推动林下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赋能是核心驱动力。通过技术创新、数字化应用和智能化升级,可实现从“靠天吃饭”到“数据驱动”的转型,形成“智慧种植—精准加工—透明市场—生态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品牌建设是关键抓手,有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破解“优质不优价”困境,推动产业从低端原料供应向高价值品牌经济转型。三产融合是重要举措,通过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和功能链拓展,改变林下中药材产业“种药卖药”的单一模式,构建种植、加工、服务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实现林下中药材种植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需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依托森林资源分布特点选择合适品种,合理规划种植密度和布局;聚焦特色产业,挖掘林地生态潜力,培育道地中药材,推动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完善监管体系,加强质量监管,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质量追溯体系,从源头保障产品品质;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分别系国家林草局产业发展规划院高级工程师杨立彬、国家林草局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级高工毛炎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