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盘自主旋转调整角度,车载计算机实时处理道路信息,监控中心大屏跳动着每辆车的胎压、能耗、行驶轨迹等动态数据……一辆搭载L4级自动驾驶系统的公交车正进行路测。
这一幕“科幻”场景正发生在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的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通客车”)厂区内。4月11日上午,“行走黄河”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来到聊城,探寻这家老牌车企的自我革新之路。
作为中国客车行业"走出去"的代表,中通客车2024年海外战绩斐然:出口量同比上涨63.51%,达6220辆,市场份额提升至10.06%,占山东客车出口总量及总值的九成。
产品畅行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家车企凭啥这么火?
在中通客车客车研究院院长齐洪磊看来,这份逆势增长的成绩单,根本在于不断自我革新,通过数字化转型、构建绿色制造体系、采取柔性生产模式等策略筑强核心技术“护城河”。
在核心技术创新战场,中通客车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此前,在汽车制动器方面我们多使用进口芯片。2019年后,自主研发了国产芯片的整车自动控制系统,现在我们又开发了预控制系统。”齐洪磊表示,中通客车正在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生产制造领域,如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
近两年来,中通客车不断加大研发力度,累计投入5.1亿元,建成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CNAS实验室等,获得授权专利500余项,参与制定了数十项国家标准,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质量标杆、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省长质量奖等100多项权威荣誉。
齐洪磊表示,目前,济南的两条公交线路上,多台中通客车十二米智能驾驶汽车正在运营,虽暂未开放L4级别自动驾驶功能,但细分技术已经应用落地。接下来,中通客车将持续研发储备无人驾驶技术,并尝试将自动驾驶技术模块化移植至旗下全部车型。
资料显示,中通客车成立于1958年,1971年开始正式专业生产客车,2000年于深圳成功上市,是国内最早的客车生产企业和客车上市企业之一。
记者注意到,今年一季度中通客车销量增长超10%,细分车型产销尤为亮眼。
产销数据显示,中通客车今年前3个月累计销售量2766辆,同比增长10.02%。其中,中型车产销增势明显,前3个月累计生产1013辆,同比增幅123.13%;累计销售935辆,同比增长142.23%。
(大众新闻记者 张梁 张文婷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 刘宗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