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起,重庆市丰都县针对日益严重的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开展了一场历时15年的系统性防治实践。最新数据显示,全县青少年网络沉迷率下降36.7%,网络素养达标率从61.3%提升至89.5%,涉网未成年人犯罪率下降67%,近视率、肥胖率等关联指标同步改善。这一被称作“丰都模式”的创新实践在四川、山东、云南等省份推广,惠及“百县千校”。
构建“1+x”共育课程体系
在重庆丰都育才中学的课堂上,教师正生动地讲解着“网事不凡”这一专题课程。通过有趣的案例,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在网络世界中保护自己。这便是丰都县“1+x”共育课程体系的一个缩影。
“1+x”共育课程体系以培养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为核心,“1”代表一门核心专题课程“网事不凡”,“x”包括六美互助课程、四联实践课程、《网络素养教育融入学科教育指南》等一系列特色课程或指南,共同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覆盖幼小初高全学段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群。
“网事不凡”作为核心课程,以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网络知识。该课程现已正式出版并配有课程发布会视频资料,还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课程资源库,包括教学实录、丰富的教学资源等。六美互助课程聚焦于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团队协作能力在网络环境中的培养。四联实践课程强调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机构的联合实践,专门教育矫正课程则为那些已经出现网络沉迷问题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帮助等。
“1+x”共育课程体系让未成年人学会正确使用网络,从网络的被动使用者转变为主动驾驭者。
设定“三段九级”评价指标
在丰都县融智学校办公室里,班主任周老师正在对照一份特殊的量表,对学生的网络素养进行评价。这份量表从“认知(信息甄别)、行为(时间管理)、情感(网络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了九级进阶式评价指标。这就是丰都县建立的“三段九级”网络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该体系旨在全面、科学地衡量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水平,以行为维度为例,其中包含“自主设定使用时长”“遵守家庭契约”等具体指标。
在认知维度,指导学生从能够识别常见的网络虚假信息,到深入分析信息背后的传播动机和影响,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
情感维度的评价同样重要。在丰都县每年的庙会、“丰都仔儿上龙街”周末“跳蚤”市场等活动中,许多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正能量传播活动,撰写网络文明倡议书等。
“三段九级”网络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就像一把精准的尺子,让学校、家庭和社会清晰地了解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发展状况,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调整教育策略。
编织立体防护网
在丰都县双路镇马鞍山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无网游社区”创建活动正在进行。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向居民宣传网络沉迷的危害,组织孩子们参加有趣的线下活动,如手工制作、阅读分享会等。这便是丰都县“三点一线・八大协同”综合防治保障机制中政校同频的一个场景。
“三点一线・八大协同”综合防治保障机制,以八大协同筑牢网络沉迷立体防线。“三点”指学校、家庭、社区三个关键节点,“一线”则是将三者紧密联系起来的协同教育线。“八大协同”包括政校同频、家校同心、警校同步、医校同行、企校同推、会校同抓、馆校同唱、校校同轨。
以警校同步为例,公检法司工作人员兼任法治副校长,建立“校园周边200米净网区”。法治副校长定期到学校开展网络法治教育讲座,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点一线・八大协同”综合防治保障机制,如同一张紧密的立体防护网,将学校、家庭、社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汇聚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18日 第09版
作者:本报记者 杨国良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