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任建国“再寻桃花源”中国画巡展,153件作品亮相浙江省博物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2:02:00    

潮新闻客户端 美术报

春风又绿江南岸,在人间四月芳菲无尽的佳期,4月27日,“再寻桃花源——任建国中国画作品展·杭州站”开幕式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举行。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余旭红,浙江省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纪云飞,著名画家、收藏家任建国、张莉夫妇等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浙江省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纪云飞致辞

纪云飞表示,任建国作为旅澳华侨,多年来在艺术创作与收藏领域辛勤耕耘、硕果累累。此次展出的中国画作品,皆是游子跨越万里,亲手系在故乡衣襟上的文化徽章。任建国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笔触,将中西方文化交融碰撞,创作出一幅幅极具生命力与感染力的作品,在国际艺术舞台上绽放光彩。

著名画家、收藏家任建国致辞

任建国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本次展览系统呈现了他从20世纪80年代到今天的中国画创作序列。展览由王萌策展,分为四个相互关联的单元,构成对展览主题“再寻桃花源”的具体叙述。

浙江省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纪云飞向任建国、张莉夫妇颁发捐赠证书

随后,任建国、张莉夫妇向浙江省博物馆捐赠了任建国国画作品5幅以及公元2-3世纪犍陀罗释迦牟尼灰石造像1尊。纪云飞向任建国、张莉夫妇颁发捐赠证书。

本次展览是艺术家任建国自中国美术馆“再寻桃花源”启动展后经宁波美术馆和中华艺术宫巡展后的第四次杭州站,共展出153幅作品。展览由“记忆重启”“乘物游心”“云海听风”和“桃花依旧”四个单元组成,展示从20世纪80年代作为中国画坛重要标志的工笔重彩绘画和21世纪当下正在探索的基由“大写意”传统融入抽象化和表现性笔墨新语的“新写意风格”的水墨作品。

在“记忆重启”的人物画中,画家深入生活再现青春记忆与今日现实的跨时间重逢,这也是后来山水画创作中浓情桃源的情感来源。“乘物游心”类型的“人物山水”让人群从眼前所见进入“游动”的画意状态,为后面山水画的创作提供了中间形态。“云海听风”类型的山水画是任建国展现逍遥游精神和寻觅内心动感桃源的心境表达,表现了画家内心对奔腾壮阔气势的追求。“桃花依旧”将人间的烟火气息填满山水画境,在那一景一物中流露出山居生活的自然精神和高蹈意趣。

观展现场

任建国的画学观念存在一种“无界”的通达,他并没有被一些陈规束缚,而是潜心于艺术家所要表达和探索的题材、笔墨、画意和转换方式,以“自有我在”的艺术精神探索水墨语境中的豪荡之气和流畅之意。他坚守写意的本源,但以一种开放性的“写意观念”拓展笔墨表现的“我法”,在画境和笔意之间随机运化,守护着一部分,又超越着一部分,试图以新的活力和元素复兴“写意”的当代生命。任建国提供的“新写意风格”是一种基于传统的开放性转化,这是一种发乎心源的艺术自觉,诠释了画家敢于冲破既有边界,自出新意不断走向纵深的创作勇气,在画中营造了古意而富于个性的洒落气象和超世感觉,使人陶醉在即兴而发和自动主义的意象之中。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任氏笔墨”气象磅礴的画风。

中国画笔墨本体中所蕴含的松弛奔放、变化无穷的写意特质给了21世纪的画家畅神尽兴的契机。任建国在此将源自生命勃发的律动充分释放到每一张画中,他仿佛一位逍遥的士人和游者。他的“奔腾笔法”与“豪荡风格”透现出传统绘画的一条线,使人联想起唐代逸品画家王洽般的得之自然,北宋山水的气势,南宋禅画家梁楷式的放达流畅,元代画家群体崇尚的即兴之感,明代青藤奔放热情的“草体”,清代石涛“我用无法”的率性自然。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5月11日。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