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由贵州省山地户外运动管理中心、贵州省体育职业学院、贵州省体育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纪念中国人首登珠峰65周年暨首次珠峰高程测量50周年”庆祝交流活动在贵阳举行。活动邀请了中国老、中、青三代登山家代表、专家学者及200余名高校学子齐聚一堂,通过访谈分享、纪录片展映、互动问答、体育竞技等形式,共同回顾中国登山事业的峥嵘岁月,展望新时代登山运动的传承与发展。
前辈讲述攀登故事 诠释无畏精神
活动伊始,现场播放了纪录片《1960:红旗插在珠穆朗玛》,重现了1960年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位中国登山队员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壮举。1975年,中国首次对珠峰进行精确高程测量,为世界地理科学研究作出重要贡献。65年来,一代代中国登山人前赴后继,不断挑战极限,为国争光,现场观众无不为中国登山人的坚韧与智慧所动容。
在随后的访谈中,1975年登顶珠峰的“九勇士”之一、中国著名藏族登山家桑珠感慨道:“从专业登山到市场化的转变,是时代的进步。但无论何时,尊重自然规律、敬畏生命始终是登山者的第一课。”他特别寄语年轻人:“量力而行,不必盲目追求高度,生命的价值远比登顶更重要。”
国家级运动健将、西藏登山队前队长洛则分享了65年前中国首登珠峰的细节:“当时4人结组,踩着开路队员的脚印一步步向上。从6500米到8300米,每一处营地都凝聚着集体的力量。”他回忆道,“如今国家强盛,年轻人更应传承登山精神,在各自领域勇攀高峰,为国家贡献力量。”
原贵州省登山协会副主席邹荣祥作为登山队无线电保障队长,讲述了通讯技术在极端环境中的关键作用。他鼓励青年一代:“户外运动的未来属于你们,纪念是为了更好地传承,祖国的未来需要你们的担当!”
活动还特别邀请了中国登山界的两位传奇人物:69岁登顶珠峰的无腿勇士夏伯渝和亚洲首位登顶珠峰的盲人登山家张洪。夏伯渝用43年5次挑战珠峰的经历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信念;张洪则以“盲人登珠峰”的壮举证明:“只要心中有光,脚下便有路。”
青年对话前辈 竞技传承精神
访谈结束后,现场学生踊跃提问。当被问及“如果重返1975年,想对年轻的自己说什么”时,桑珠笑答:“希望活得更潇洒,但从未后悔为登山事业奉献青春。”关于“新时代青年如何攀登心中高峰”,洛则坚定表示:“登山的初心是为国争光,年轻人应将这种精神融入生活,不怕苦累,勇担使命。”邹荣祥则以自身经历总结:“极端环境下,人的求生欲和毅力往往超乎想象,这正是登山精神的真谛。”
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珠峰足球友谊赛”在贵州体职院运动场火热开赛。由中国珠峰足球队对阵武汉大学业之峰足球队,双方以体育竞技的方式致敬登山人的团结与活力。场上激烈角逐,场下欢呼不断,活动在青春飞扬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贵州省山地户外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夏昭元在总结中强调:“贵州作为山地户外运动大省,始终致力于推动登山、攀岩等运动的发展。此次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将激发全民健身热情,为体育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本次活动吸引了众多体育界人士、登山爱好者及媒体代表参与,通过交流活动的举办,进一步弘扬了“不畏艰险、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中国登山精神。正如一位现场学子所言:“前辈们的故事让我们懂得,真正的‘高峰’不仅是脚下的山巅,更是心中的信念与时代的责任。”
文/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孟雪
编辑 全磊
二审 莫海艺
三审 王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