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买不买科技股?读懂财政密码很关键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00:14:00    

千金难买“财知道”。最近,财政部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国债发行有关安排,引发市场关注。这不仅关乎国家的长期财政安排,也被视为资本市场的投资风向。

尤其在今年,中国科技股火热,国际投行纷纷看好。那么,投资科技股时,财政政策会如何影响股票的涨跌?

近期,华创证券发布一份报告,通过复盘过去十年科技股的走势发现,国家“钱袋子”的调控艺术与科技股涨跌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财政账本背后的投资密码,看看它如何影响科技股的未来走势。

财政影响市场“情绪开关”

股民都知道,股票的涨跌主要看两个因素:行业发展前景和股票价格是否合理。

行业发展前景主要看这个领域本身的发展情况。比如,就科技股而言,主要是指有没有实现新技术突破、市场需求大不大。

股票价格是否合理,更多受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因素影响。比如银行加息降息、政府补贴政策、行业扶持措施等。

其中,财政会影响市场“情绪开关”,当政府扩大赤字时,就像给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典型的,如2015年创业板狂飙、2020年科技抗疫概念爆发,背后都有赤字率创新高的身影。

在这里我给你看两张图:

华创证券通过复盘科技股的历史走势,得出一个经验:隐藏在科技股涨跌背后的关键推手,可能正是国家“钱袋子”的调控艺术。

具体来说,当“赤字率提升1个百分点并创新高”或“广义赤字率提升2个百分点并创新高”时,科技股估值就会上升;当财政支出增速趋近经济增速时,科技股跑赢消费股。

这其实不难理解。

当财政支出增长很快(比如政府大量投资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就能对经济起到很强的推动作用;但如果财政支出增速慢下来,和整体经济增速差不多,就说明政府的“刺激”作用变小了,市场更多依赖自身增长。

不仅仅A股有这样的“规律”,美股等其他市场也有类似的规律。

例如,美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推动“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大规模投资互联网基础设施,直接引发了纳斯达克指数的腾飞。同样,中国在2015年大力支持“双创”,引爆了一轮科技股牛市。

一般来说,相较于消费等板块,科技股更依赖市场环境和资本投入,它们的增长往往受政府科技支持、投资回暖等因素影响。

科技友好型财政

规律有了,很多人要问,今年是科技友好型财政吗?

如果把国家财政比作家庭账本,今年这本账呈现出三个鲜明特征:

一是花钱魄力更大。赤字率首次达到4%。这相当于国家每赚100元就要预支4元搞建设,创下历史新高。这就像普通家庭突然提高了信用卡额度,准备大干一场。

二是挣钱压力不小。财政收入增速仅0.1%,创下除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外的最低纪录。

三是花钱节奏更稳了。在“多借钱”和“少收钱”的双重压力下,财政支出增速控制在4.9%左右,刚好匹配经济增长目标,既不大水漫灌,也会满足市场期待。

为了确保该花的钱花到位,中央准备了两道保险。

一是中央财政“留后手”。连续三年中途调整预算的操作,显示出灵活应对的底气。就像精明主妇在家里备着应急金,以便应对突发情况,今年同样预留了政策工具箱。

二是经济大省财政有韧性。我国财政每花100块钱,有86块花在地方;地方财政是否有韧性,主要看经济大省能否挑大梁。今年,广东、江苏等6大省财政收入目标逆势上调,这相当于班级里学霸主动多承担作业量。这些省份的财政韧性,构成了中国经济的“防波堤”。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今年财政支出兜底能力或较强,深度缺位风险或较小。

财政政策与科技创新的这场双人舞,影响资本市场的投资逻辑。当国家把更多筹码押注在科技未来时,普通投资者既要看懂政策信号,更要保持理性判断——毕竟,真正的科技革命,从来都是长期主义者的奖赏。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科技股友好型”财政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给科技公司开绿灯。它更像是一种精准扶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还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稳定增长对于恢复全球市场的信心至关重要。因此,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动态调整”显得尤为关键。这意味着决策层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施策,确保宏观经济运行平稳有序。而科技创新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之一。

当然,任何一项政策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就认为,尽管“科技股友好型”财政看起来前景光明,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风险与挑战。比如,如何保证资金真正用于研发而非其他用途?怎样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当前财政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总之,从目前情况来看,2025年的财政政策确实为科技股创造了一个相对有利的环境。投资者仍需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密切关注相关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及市场反应。投资者要避免单纯跟风炒作,重点关注研发投入、专利数量、市场份额等硬性指标,以判断企业是否具备长期增长潜力。

南方+记者 陈颖

资料参考:

《华创证券:今年或是“科技股友好型”财政》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否能够支持科技创新?》

《2024年中央财政科技支出达到3708亿元》

【作者】 陈颖

289财经热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