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高发类案之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易受骗群体:喜欢在网购平台、微信群、朋友圈等渠道淘货或查找有关服务的群体
作案手法第一步:寻找目标
诈骗分子在微信群、朋友圈、网购平台或其他网站发布低价打折、海外代购、0元购物等广告,或者声称可以提供代抢演唱会门票、订购预售产品、论文代写、代找工作、跟踪定位等特殊服务。
第二步:虚构交易
当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后,诱导受害人通过微信、QQ或其他小众聊天软件添加好友进行商议,进而以私下交易可节约手续费或方便交易等理由,要求私下转账。
第三步:实施诈骗
待受害人付款后,以缴纳关税、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为由,诱骗受害人继续转账汇款,事后将受害人拉黑。
典型案例:李女士通过社交软件结识了一位自称经营电脑业务的陌生网友,对方声称可以帮忙在电商平台代购电脑,并向李女士发送了身份信息和经营资质,以此获取了李女士的信任。随后对方向李女士提供了支付二维码,李女士扫码支付后,对方又称还有其他商品代购名额,而且优惠力度很大,李女士便继续转账让对方帮忙代购。几日后李女士收货时发现均为空包裹且无法与对方取得联系,遂发觉自己被骗。
警方提示:网上购物一定要选择正规的购物、服务平台。
切记:对异常低价的商品要提高警惕,避免脱离官方平台进行私下交易。
十大高发类案之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
易受骗群体:经常网上购物、对网购退费流程不熟悉的群体
作案手法第一步:冒充身份
诈骗分子在快递包裹中附加小卡片、二维码,以扫码领取物品等为由引导受害人扫码添加虚假客服或加入群聊。冒充社交平台(如微信、支付宝、抖音等)、保险公司客服以误购买 “百万保障”“升级会员”服务等为由与受害人建立联系,或是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快递客服,谎称受害人网购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因违规被下架。
第二步:诱导配合
诱导受害人下载小众聊天软件,以帮助 “退款理赔”或不取消相关服务将产生额外扣费等为由,诱导受害人支付费用或配合操作。
第三步: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以指导操作为名,以受害人电商平台网购的商品遗失理赔、存在质量问题、违规下架等理由,或者以会员积分、信用积分不足无法退费为由,让受害人申请贷款从而提高积分,并诱骗受害人将贷款汇入其指定账户。诱导受害人开启屏幕共享,获取其银行卡密码、验证码,进而骗取资金。
典型案例:周女士网购了一件衣服,几天后,她接到自称是物流客服的电话,对方声称由于自己的失误,错将包裹丢失,要通过官方支付平台给她进行三倍理赔。随后,周女士添加了这位“客服”的好友,对方以“协助操作” 名义要求下载会议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对方引导周女士逐个点击银行App,并进行操作,没过多久,周女士收到银行发来的转账短信,其名下银行卡陆续转出4笔资金,共计损失13万元。
警方提示:接到自称电商、物流客服电话时,务必到官方平台核实。
切记:正规网络商家退款无需事前支付费用,切勿随意打开屏幕共享功能,切勿轻易点击来源不明的网址链接,更不要随意填写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等信息。
——《2025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 内容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公安部刑侦局”